【禅院百科】无相思维
无相思维
思维的八大阶梯是:物质思维、形象思维、联想思维、迷幻思维、心像思维、太极思维、无相思维、浑沌思维。依次递进、越来越深奥。普通大众的思维是物质思维,艺术家、文学家等的思维是形象思维,科学家们的思维是联想思维,绝大多数宗教人士的思维是迷幻思维,巫师等精通法术者的思维是心像思维,圣贤的思维是太极思维,菩萨和佛的思维是无相思维,神和上帝的思维是浑沌思维。
人达到什么样的生命境界,取决于其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具备了何种思维方式,人就达到了相应的生命境界。
无相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离开了一切相状后对宇宙本源、万象运作原理、生命本如的认识和思考方式。
“相”指一切有形物体和有律运动,凡眼睛看得到的,耳朵听得到的,鼻子嗅得到的,舌头尝得到的,身体感触到的都是相;凡人类发现并总结出来的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也是相,叫法相;所谓“空”“无”也是相,叫非法相。
无相思维是菩萨和佛的思维,它抛开一切的色、声、音、香、味、触、法、非法、非非法而直指宇宙本源和事物的本质本性,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它超越物质和物质世界而进入反物质和反物质世界来认识和看待如来状态,是直接用佛眼在观察世界。
目录
相可相,非常相
时空变换,无相见如来
1+1=0,一切都是零的太极舞蹈
零的妙用
无相思维小结
上乘佛法无我无经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相可相,非常相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法可法,非常法;相可相,非常相。
时空变换了,一切随之改变。在某一时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和法则,到了另一时空就行不通了,今天的真理明天有可能会成为谬误,犹如今年山盟海誓的热恋情人到了明年有可能会成为“分外眼红”的仇人,昨天香喷喷的饭菜今天可能已经酸臭难闻,所以,“世事无常”,如果一旦执著于某个“相”,将其固化在意识中不知变通,就将苦恼无穷,迷惘难明。
“世事无常”吗?不!“万变不离其宗”,但“宗”在哪?如何找到“宗”?从纷繁复杂的“相”上看不到“宗”,唯有“无相”,从意识中清除掉所有“相”,才能找到“宗”,才能知如来,才能成佛,才能逃脱苦海而达极乐世界。
为了引导人们进入无相思维,佛陀释迦牟尼点化我们说: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应如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佛陀释迦牟尼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必须无相才能见如来,才能成菩萨成佛。
时空变换,无相见如来
有哲学家说“人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诚哉斯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
当年如胶似漆,今日若何?俄罗斯尚在,苏联去向何方?昔日膝下撒娇玩耍,明日高堂康否?高楼窜起,门前小桥流水可依旧清澈潺潺?昨日宅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今日冷冷清清,孤鸦寒枝;山盟海誓处粗茶淡饭乃山珍海味,翻脸无情时日月无光天昏地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世事无常,境随时迁,乾坤挪移,沧海桑田,“三日不见,刮目相看”,此一时彼一时,总是“新桃换旧符”。
回首泪常流,寻梦心总凄,时空常变换,花开花落难留,云卷云舒难形,“一阵挫花雨,高低飞落红。榆钱空万叠,买不住春风”。
气象万千,烟波浩淼,“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64个宇宙因子构成天文数字的莫测变幻,非人智可知,无奈,“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时空本然。时空变换了,我们的思维和意识要随之改变,不论是经典,还是习俗,不论是宗教教义,还是贤哲伟人话语,都要以当下是否有效为价值取向,固守传统,死抱陈规,总以古人教诲套今日行为,只能举步维艰,痛苦连连,人间歌颂夫妻情,到了天国行不通,古时赞颂的“三寸金莲”今日成愚昧的苦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其精神可嘉,方法欠妥,《圣经》《古兰经》《金刚经》《道德经》也难以自圆其说指导现实人生,更何况其他的说教。
怎么办?唯有无相思维,否则,我们会被过去拖垮,会被现象迷乱,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只有超越物质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变幻去觅事物的如来本源,灵山才不遥远。也只有无相思维,我们才能摆脱苦难的纠缠到达理想的彼岸。
“时光只能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1=0,一切都是零的太极舞蹈
正反粒子拥抱,顿时湮灭,成为零。宇宙的总能量也是零。24个平行世界的枢纽也是零。36维空间有一个空间叫清凉界,这个界就是零,上帝就是零。
我(雪峰)在高级修炼中引出了一项修炼法门,叫“常常归零”,要“归零”,必须无相思维。
宇宙有个制衡机制,制衡机制出于零。制衡机制决定了所有事物发展的限度,在限度内呈阳性,超过限度,就呈阴性。这就像钟摆,总以零为中心摆动,一旦脱离了零,钟摆即刻消失。我们看人类中男女两性的数量,也总是以零为中心的,男女两性之和总在零点,一旦超越零点,总会发生“事件”来制约调整。数轴总是以零点向前后左右上下展开。
从微观上看,一切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但稍加分析,我们发现,不论有多少种现象,都可以归到阴阳对称平衡两个类中,非此即彼。如此,我们的认识就上升到了太极原理,原来一切并不纷繁复杂,那眼花缭乱的现象只是太极原理的尽情舞蹈而已。
但是,太极原理又是如何诞生的,那两极为什么不能无限度地展开?比如为什么男女两性中的任何一性不能无限度地出生,只生男孩,或只生女孩?因为有个零在制约着,围绕着零运行,才能达到有机和谐对称平衡,才能显现出美的动感来,才能光风霁月,生机勃勃。
所以,从宏观上看,一切都是零,佛学称为“空”。认识到这一点,游戏非常好玩,处处是极乐世界;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人生处处被动悲观,苦海无边。
我为什么要求大家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呢?就是因为零的太极舞蹈,当一个演员不按照导演的要求而自行表演的时候,对导演和演员来说,都将是痛苦,“法自然”而行就是入道,明白了这个道理并按其法则运行,就是成道。
知道了1+1=0,我们就可以进入无相境界,大家看过“万花筒”吗?变化多端的花容花姿无非就是0、1、-1的演绎,紧紧抓住0、1、-1,就可以超越眼花缭乱的现象,直奔主题。更奇妙好玩的是,任何人都可以从演员上升为导演,演员是被动的,导演是主动的,演员在必然王国,而导演在自由王国,我导游大家去仙岛群岛洲,就是让大家进入自由王国去当导演,去演绎0、1、-1构成的精彩世界。
进入无相思维境界就到达了零的世界,即佛学所说的空的世界,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
极乐啊!美妙得了不得!
老子已经窥其奥妙,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恍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所以,佛家也得出结论,“空即色,色即空”。如果用这篇文章的主旨来说,零是一切,一切是零。
基督耶稣告诉我们,放弃自己,会获得自己;为了自己,会失去自己。这也就是佛陀释迦牟尼不断告诫我们的要“无我相”,要想成为菩萨吗?要想成佛吗?先放弃自己,“无我相”,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天仙抱零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自私,才能成其私。
零的妙用
零是一轮红日,光芒四射;
零是一朵鲜花,娇艳芬芳;
零是一浒清泉,清澈甘甜;
零是极乐世界,幸福无边。
一切从零开始,一切遇零而安,
万象生心灵,是零的故乡,
心灵超万象,是零的舞蹈。
没有零,就没有一切,归于零,就拥有一切。
慈悲无限的佛陀释迦牟尼教导我们要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无非法相,不要让心滞留在看见的物质和现象上,不要让心滞留在声音上,不要让心滞留在香气味道上,不要让心滞留在身体触摸到的任何事物和感觉上,不要让心被任何的规律、法则、说教、观念、习俗、习惯、法律束缚住,一句话:心无所住。
心无所住是什么意思?就是,让心不要停留在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感触到的、意识感受到的任何事物上。进一步说,让心不要停留在物质、国家、政党、宗教、家庭、公司、团体、亲人、朋友、情人、恋人、仇人、好人、坏人、好事、坏事、过去、未来、喜悦、愤恨、金钱、名誉、地位、顺境、逆境、成功、失败、幸福、苦难、道德、戒律、规律、法则等等,等等事物、认识和感受上。
无相思维就是让一切归零。做到归零后的初级感受是会心一笑,中级感受是妙不可言,高级感受是进入了极乐世界。如果没有这些感受,那就证明我们没有归零。佛说“离一切诸相即为诸佛”,说白了,当我们无相了,归零了,我们就是佛了。
[下一页]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