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引用了近年一個有名的研究,這個研究記載於《心理治療和行為改變手冊》(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簡稱《手冊》)。起初,研究員發現,「所有的心理治療都有效而且似乎都同樣有效」,這個現象叫做「成效一致」。於是研究員著手研究這個現象,並且找出幾個叫心理治療成功的共同因素,「不同的治療包含一些共同因素,治療成功是因為這些因素,卻不是學派的中心理論。」
第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當事人自己。「如果當事人自動自發想要改變,效用當然比那些不願意改變的當事人來得高。」有很多因素影響當事人改變,譬如「自動復原(regression effect)、效用幻覺(illusion of efficacy)、寬心藥(placebo effect)、和引起期望(expectancy arousal)。」
「他深深鑽研秘術,使用召魂術,又天天和靈體來往,就是他所叫的原形。當他開始寫《為死人講的七篇道》(The Seven Sermons to the Dead)的時候,容格形容他的整個房子「塞滿了靈體」,對他大聲呼喊,他也說這本書從他湧出來的……很多容格的寫作都是這些靈體所給的靈感。容格最熟悉的靈體叫做腓利門……容格以為他在探索自己的無意識,事實上他是為魔鬼大開門戶,讓牠們影響自己。他起先以為這是從他的無意識發出來的,但事實上是獨立存在的東西。他甚至形容自己有魔鬼一樣的力氣,而且說自己家中有一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