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麦当劳到圣诞节,我们该如何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
文化是什么?以我的理论水平来说这个问题,肯定是班门弄斧,可是,眼看到一些人动不动就以文化说事,一会要复兴中国优秀的文化,一会又有人号召我们抵制西方文化的入侵,更可笑和可恶的是,有些人以深谙文化真谛自居,告诉我们,我们现在遭受的一切,都是我们祖先那个时代就形成的中华文化决定的。我实在是郁闷得很!
我想,好在绝大多数民众和我差不多,虽然对文化没有什么研究,理论水平也有限,但毕竟真实地生活在现实中。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文化就是周围的一切,就是衣食住行,就是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的政府,就是孩子的前途……所以,真要讨论起文化,我们大家都有发言权。下面的文章就是我通过切身的感受来谈几个文化问题,特别是有关美国文化入侵中国的几个常见的问题。
麦当劳的汉堡包就是摧毁中国文化的炸药包?
1989年,北京发生那场风暴前几个月,天安门广场附近新开了一家麦当劳,这家麦当劳开在离天安门城楼如此之近而引起了一些有心人士的关注。风暴发生后不久,美国一个资深电台主持人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啊哈,麦当劳所到之处,民x主运动就会接踵而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那以后,每一次经过麦当劳时,我都会透过贴满花花绿绿宣传画的玻璃看进去。然而,对那种两片乳罩似的面包夹着一块半生不熟的牛肉、几片生菜叶子,以及周围流出可疑的乳白色的沙拉酱的玩意,我还是敬而远之的。
对那位美国电台主持人的话上心的显然不只是我一人。在风波过后不久之后的一次内部学习中,当时主管政法的领导严肃地提到那位美国主持人的玩笑话,脸色的凝重和语气的沉重让我暗自心惊。他的讲话我就不便重复了,因为人家还没有解密。我只告诉你他的讲话给我的印象:麦当劳是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向中国进行文化扩张的先头部队,不要小看一个汉堡包,在一场没有硝烟的和平演变之战中,就可能成为摧毁我们中国民族的炸药包。
乖乖隆的冬,这还了得!听完报告不久后,我还真走进一家麦当劳,买了一个汉堡包套餐吃下去。说实话吧,虽然没有炸药包那么夸张,但我真的不喜欢。
之后不久,我到香港工作,随后的十几年,我又到美国、澳洲等国,屈指一算,工作和生活过的国家超过十个,足迹更是遍布世界各大洲六十多个国家。这期间,世界形势风云激荡,中国形势激荡风云。但不管在那里,心中对汉堡包的奇怪感觉始终伴随我,这么说吧,我总想找出汉堡包里隐藏的美国和西方文化,以及它如何会变成炸药包,成为摧毁中华文明的先头部队。
就在我在世界各地寻寻觅觅的时候,麦当劳快餐店却以超过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扩张速度在中国大地一家接一下地开业,而更让我迷惑不解的是,以美国和澳洲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流文化(媒体)正在以越来越激烈的言辞攻击麦当劳汉堡包为代表的美国快餐文化。按照他们的说法,如果美国人再继续吃这些垃圾食物,总有一天整个美国都会被像汉堡包一样痴肥的国民拖累得放慢脚步。
是世界变化太快,我们跟不上形势?还是我们变化太快,快得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时间好好思考一下?那个一度被我们暗指代表了美国和西方文化来攻占中国的麦当劳为什么在西方受到如此的抨击,却反而在中国大陆如雨后春笋般?
所向无敌的汉堡包里隐藏着美国的先进文化?
如果要我说清楚我在美国看到的什么是美国文化,那就强我所难了。因为我在美国看到的所有东西,包括一草一木几乎都可以看成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所以,我还是用在中国看到的被公认为代表西方文化的东西来说事。
毫无疑问,摆在最前面的就是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星巴克咖啡以及美国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和圣诞节了。
先以麦当劳为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澳洲和欧洲时,不到万不得已(例如开车几个小时看不到其他的餐馆)我是不进麦当劳的,那食物不合我胃口。而且就我的观察,麦当劳也就一成功的商业模式,当然有美国文化的成分,但如果说代表了美国的先进文化,很有点牵强俯会。虽然在中东等仇恨美国的极端主义分子把炸弹放在麦当劳门口引爆,但实际上,当今反对麦当劳这种食物和其所代表的快餐文化最激烈的还是美国人自己。
麦当劳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和另外几个品牌肯塔基、星巴克咖啡、比萨饼异曲同工:全球一样的质量,全球通行的品种,全球不相上下的价格,全球一样的流水生产线和服务,当然还有他们专门派人到世界各地去培训出来的微笑……。第三世界的国民常常产生的一个疑问是,如果麦当劳没有隐藏某种先进的文化密码,怎么会在全世界所向披靡?开了一家又一家?
我上面说过,我在西方国家我很少进麦当劳,可是当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去出差、旅游时,我却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麦当劳和肯塔基。为什么?因为不管在非洲、中东、东南亚还是南美,只要走进一家麦当劳或者肯塔基,你就不用担心语言不通,不用担心产品质量不好,或者卫生不过关,更不必害怕被人骗了——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打断我,你看,这就不仅仅是一种经商模式,而是带有很浓的文化——美国的文化气息了!
即使会做生意的美国人真把先进文化和半生不熟的牛肉一起塞进了汉堡包里,我还是很难接受这种先进文化就是美国的和西方的特有的文化。要知道,做人做事要有诚信,待人要热情,童叟无欺,这难道不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圣人说得滚瓜烂熟了的。那时的美国和澳大利亚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说起麦当劳,让我想起了中餐。这些年,中餐馆以超过麦当劳的速度在世界各个角落悄然蔓延。以前日本人很牛,有一个说法是: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有丰田车。今天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有陆地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
世界上唯一可以和麦当劳快餐店相抗衡的也就是中餐馆了。然而,中餐馆在世界各地的名声却并不那么牛,不是和脏、乱、差联系起来,就是和偷渡、打黑工、雇佣非法劳工撇不清关系。如果说每一家新的麦当劳都代表美国耀武扬威向外扩张的一个成功的故事,那么每一个新开张的家庭式的中餐馆都或多或少地隐藏了一段令人伤感的往事和不堪的身世——背井离乡,偷渡,打工,偷税漏税,为了孩子的前途忍辱负重,有些则是在自己的国土上遭到了迫害……
是我们的中餐馆里缺少了一种文化,还是麦当劳成功的商业运作把每个汉堡包里注入了一种称之为美国文化的东西?这已经超出我今天作文的目的,就此打住。
哇塞,我也成了西方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上面一节让你觉得我不知所云,那么我再讲一段小插曲。如果你到过澳大利亚的悉尼(在历次世界权威杂志的评比中,这个城市都是排名在世界最美、最适合人类住居的前五位),你一定去过悉尼的唐人街。
悉尼唐人街处于悉尼城市最中心的位置,在最美丽的旅游景点情人港的旁边。事实上,悉尼唐人街本身已经成为悉尼的一个游客必到之处。我要讲的一段插曲就发生在唐人街步行街旁边的中餐馆大排档里,当时我和一位迷上中餐馆的澳洲白人喝茶。
我们谈话的主题是澳洲文化。我想让这位澳洲朋友告诉我他心目中最优秀的澳洲文化是什么。但他好像一时想不起来,我也不愿意放弃,对他进行了一些引导,我说,中国有很悠久的文化,但好像澳洲也有一些中国所没有的、同样非常优秀的文化。我提醒他,不要又把什么自x由、民x主和人x权拿出来敷弄我。
这位老外在把一个精致的小笼包笨拙地夹进嘴巴后含混不清地说,米斯忒杨,你不是开玩笑吧,在如此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的唐人街,你问我澳洲的文化,惭愧呀。
他一边享受嘴里的小笼包一边继续说,澳洲总共才两百年,虽然发展的还可以,但说到文化,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记得几个月前,亚太经合会首脑峰会在澳洲召开,澳洲人不但拿不出一套民族服装,也做不出一套能够代表澳洲文化特色的服装给前来的各国领导人穿,能不让人惭愧吗。
这位朋友说得没错,其实美国又何尝不是一样?这也是让我在不断寻求美国和澳洲文化的真谛中最感困扰的。儿子在美国和澳洲学校学习的“文化”大多是在西方政治正确的“民x主,自x由,人x权”之类的演变,其他的我还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果说美国和澳洲现在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和人际关系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是文化造成的(那些文化决定论者就是这样认为的),那么造成这种制度的文化到底有哪些特色?又是否可以具体而微写出几条来?在西方扎扎实实生活了十年的我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把自己困惑如实告诉了这位澳洲朋友。
他的小笼包已经吃完了,他愣了一下,随即左顾右盼,然后一脸诚恳地看着我说,米斯忒杨,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出一两样澳洲文化的代表作,我只能就地取材,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澳洲文化最优秀的一部分……
说着,他用拿着筷子的右手朝我们周围划了一个圈,一个大大的圈子,大得把唐人街都包括了进去。
就这一划,其实我已经完完全全地明白了,但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那位澳洲朋友以为我没有听明白,解释道,如果你让我说澳洲的文化,唐人街就是最好的代表,我很喜欢这里,这也是我们澳洲人的骄傲——唐人街是你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微缩,但它已经是澳洲最优秀的文化的一部分,米斯忒杨。
他又说,米斯忒杨,你知道,澳洲可没有上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上百年的倒是有一些,但绝对没有拿出来吹嘘的理由。要知道,仅仅在几十年前,我们还在实行“白澳政策”,歧视亚洲人,如果造成那种情形的文化真的存在,那也一定是一种糟糕、需要随时改进的文化吧?可是——
他不用说下去,我挥挥手打断他,陷入了沉思。可是——当今一座美丽的唐人街就出现在澳大利亚悉尼的黄金地段上。这里所有的店铺都是华人的,这里商店里每一个货物都带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这里流行的招牌是汉语,这里“官方”的语言是普通话和广东话,这里华人们和平相处,各种观点和理念都能和谐共存……,最近,连巡视唐人街的警察也逐渐换上了华人面孔……。不能否认,悉尼唐人街上到处都能找到可以称为优秀的中华文化,但更不能不承认,这种优秀的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澳洲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从而让澳洲文化显得更加优秀!
澳洲在多元文化上其实还无法和美国相比,在美国我说的这些现象更加突出。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汉堡包中苦苦寻觅西方文化的时候,我却在唐人街上蓦然回首,发现了西方文化中优秀的一部分——被包容进去的中华优秀文化!
始终不愿意融入“西方主流文化”的我,在国外时经常光顾唐人街,在这里寻找和吸收中华文明,难道,我也不知不觉变成了美澳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