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人事傾軋,以私害公 七、 人事傾軋,以私害公
潛伏在國軍任四十六軍軍長的韓練成與共軍陳毅部密謀,導演了一齣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現代〈三岔口〉劇:一九四七年二月將李仙洲集團七個師送入虎口。韓遂隻身溜走,與共軍三野司令員陳毅秘密會面後返回四十六軍青島留守處,韓回南京述職時,把失敗責任推諉參謀總長陳誠,使陳被撤職,自己卻留蔣公辦公室任高參。他巧妙地幫助陳毅,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三萬餘人送入共軍包圍圈,致使中將師長張靈甫於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被擊斃。一九四八年二月,杜聿明向蔣公面告共軍三野一名被俘團政委招供韓練成與陳毅秘密來往,陸軍官校校長關麟徵在旁聽見,旋即驅車向韓泄露。關麟徵此舉是由於他同陳誠有隙,不欲陳誠官復原職。何應欽接國防部長後再接杜聿明密報,乃將被俘共軍團政委押到南京重審。於是中統局局長葉秀峰插手調查,還親自訊問萊蕪作戰實況。韓練成見形勢不利,於一九四八年十月卅日悄然擺脫監視崗,離南京去了香港。由此案可見國軍保防系統千瘡百孔。
一九四八年夏,國防部保密局北平站破獲了中共地下黨劉仁、李政宣案,循線抓捕了幾百名中共地下黨員,其電訊網遠及瀋陽、察哈爾、張家口、西安、上海等省市,正當北平站士氣昂揚全面掃蕩共諜時,保密局內部因派系鬥爭導致北平站總務處長劉玉珠、北平行營督察室主任馬漢三被捕判死,北平站核心成員不是被捕、調職,就是逃亡,僅三人留任原職。這種大規模的換血,對保密局北平站的業務造成很大傷害:原有的線索皆因布線者入獄、亡故、離職而喪失殆盡。否則,在保密局全國區、站中業績領先的北京站,絕不至於盲塞到讓共諜滲透到傅作義身邊(按:傅作義的副總司令鄧寶珊、兩名保密局處長、傅的女兒傅冬菊都參與了投共活動)。
大陸陷共後,原上海市警察總局局長毛森創立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下轄近百個縱隊數十萬遊擊戰士,且從美國方面直接掛鉤接受武器裝備的補給。不料蔣經國接管情治系統後欲大權獨攬,乃宣佈撤銷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司令部的編制,還逼毛森交出南方十個省的潛伏人員名單、移交從美國直接接受後勤支援的渠道。毛森不肯移交這筆多年經營的人事資源,仍然來往於臺北與定海之間直接指揮敵後遊擊部隊。富春江縱隊司令王某,奮戰連年多次負傷,回台治療時,因係毛森部下,被禁基隆,不准上岸。後設法潛出,一見毛森,即伏地大哭。毛森見其形同乞丐。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日,蔣經國吩咐臺北最高法院檢察署頒布通緝令,稱毛森「抗命不法」。此後毛森在泰國、緬甸等地從事反共遊擊隊組織工作,因失去台灣基地,其東南反共救國軍數十萬人相繼 被共軍剿滅,毛森只能流亡美國,一代反共英雄山窮水盡。設若蔣經國豁達大度、深明大義,東南地區反共形勢定會是另一種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