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兩次險些被國軍活捉 声明:此文作者禁止复制,如需转载必须经得作者同意。 毛澤東兩次險些被國軍活捉
半個多世紀以來,汗牛充棟的中共黨史、軍史、教科書中一再渲染「長征的勝利」,卻刻意隱瞞以下事實:(一)國軍胡宗南部大敗毛澤東徐向前部,十萬紅軍埋骨葬身於松潘草原,毛澤東僅以身免(二)國軍關麟徵部追擊至甘肅大爐子時差點活捉毛澤東,紅軍僅剩一百人將毛抬走(三)關麟徵在晉西蘇家莊大敗林彪紅一軍團,林彪落荒而逃。
所謂「長征的勝利」又是付出什麼慘重代價才取得的呢?(一)在贛閩湘等「蘇區」,由於枉抓濫殺,人口大量減少(二)紅軍所經十一個省,到處擄掠焚城,留下了頹垣敗壁的房舍及鶉衣百結、面黃肌瘦的老人和婦孺傷殘,農村普遍破產(三)因國力消耗,大傷元氣,致使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國土大半淪為戰場,公私財產損失(以戰時幣值計)逾一千億美元。
至於中共各蘇區內部的「肅反」、「長征」途中的自相殘殺以及斯大林乘機在海參崴逮捕關押處決華僑華工,更是數以十萬計。
中共放棄盤踞六年的江西蘇區,是因為廣昌失守,門戶大開,不得不向西南方贛粵邊突圍,既無固定目標,又同抗日扯不上邊。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在黔北建立根據地;次年一月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又決定渡過長江在川西建立根據地;六月份紅軍一、四方面軍在川西懋功會合,雙方都想在川陝甘三省立足,伺機西進新疆以便取得蘇援。然而由於在松潘草原敗於國軍胡宗南部,紅軍被迫出川;十月逃竄至岷縣哈達舖,從當地郵局劫掠一批報紙獲悉國軍在陝北圍剿上萬劉南丹部紅軍,中共中央才決定踅向陝北投奔劉志丹。中共發表《抗日救國宣言》已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在陝北的政治姿態,以抗日作為爭取民心的口號。總之,「紅北上抗日」一說是中共流竄十一省到達陝北後才編造出來的。從中共當時領導人的言行舉止看,他們根本從來沒打算抗日。例如一九二八年五月三日,日寇製造濟南慘案殘殺中國軍民一萬一千人,激起全國性反日怒潮。但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瞿秋白對反日運動態度冷淡,認為中共的任務只是實行暴動推翻南京國民政府,而日軍的行動是打擊國民政府的,如果中共捲入這個反日運動中去,無異幫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忙。那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掌握決策大權的李立三竭力主張要求蘇聯出兵東北、外蒙,進攻京津,以配合他在南方奪取武漢三鎮。
|